今年6月,由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办公室和自然资源部综合司、执法局、权益司4名干部组成的部服务经济大省挑大梁蹲点服务组,带着一份沉甸甸的服务事项清单进驻安徽省。 几个月来,蹲点服务组以诚心实意服务的态度,在一线努力当好部省的联系纽带,实地调研企业39家,考察点位47处,召开协调会、推进会、座谈会52次…… 如今,服务事项清单一点点“瘦身”,问题一个一个得到解决。 “蹲点服务组换位思考,理解基层难处,不仅一针见血地找准了症结,还高效地解决问题,真是帮了大忙!”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陈峰说。 “蹲点服务组给我们明确了政策方向,我们的步子就迈得更稳了!”安徽誉阳投资控股集团负责人沈欣对记者说。 支持科技创新战略实施 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滨湖科学城考察时这样强调。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实现“亿度千秒”、504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刷新纪录、“天都”双星绕月编队飞行……近年来,一系列烙着“合肥造”的重大科技成果接连出炉。 今天的安徽合肥,俨然成了一片科技创新的热土。安徽省委、省政府将滨湖科学城建设作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的引领性工程。打开安徽蹲点服务事项清单,科学城规划用地问题赫然在列。 承载着总书记的殷切期许,2024年年底,合肥规划了“一廊”(江淮科创大走廊)“两环”(环巢湖、环科学岛)“两区”(巢湖半岛片区、未来大科学城片区)的滨湖科学城,规划范围将近900平方公里。 “让我们感到困难的是,部分项目用地涉及规划布局调整,尤其是部分用地与永久基本农田重叠,一些关键道路的建设已箭在弦上。”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张晓浩坦言,“永久基本农田管理政策能不能支持科学城建设所需要的调整,我们心里也没有底。” 蹲点服务组详细了解情况后,马上联系并请来部耕地保护监督司、国土空间规划局、用途管制司的同志,并联合省自然资源厅、合肥局工作人员,一起到实地会诊。 反复比对线路走向、实地踏勘用地地块、严谨论证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必要性、探寻可行的政策路径……“蹲点服务组带领我们锚定项目依法依规落地的目标,实行挂图作战、梳理难点、倒排工期,反复论证研究,帮助我们找到了可行的政策路径。”合肥局副局长皑丽回忆道。 安徽是产粮大省,也是耕地大省,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重。避让永久基本农田,是安徽各地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当时,《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正在研究制订中。蹲点服务组及时向部报告了一线情况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8月29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正式出台。让蹲点服务组和安徽高兴的是,该办法采纳了相关建议并规定,纳入国务院审批国土空间规划的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经国务院批准后可办理用地手续。滨湖科学城急需动工的几条道路,此前已全部列入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按照新办法,科学城的用地问题有“解”了。 眼下,在部相关司局和蹲点服务组的助力下,滨湖科学城急需开工的道路建设项目正加快办理用地手续。 “这一政策的完善,不光对合肥滨湖科学城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也实现了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的跨越!”安徽厅厅长汪谦慎表示。 “除了急需动工的几条路,蹲点服务组和部空间规划局还支持我们优化了全市的城镇开发边界,有效保障了后续16个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可拉动投资近600亿元,为决胜下半年经济攻坚战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和资源支撑。”皑丽兴奋地告诉记者。 助力重大工程落地 从“服务一省”到“助力一域” 引江济淮,泽被一方。作为继京杭大运河之后我国打造的又一条南北水运大通道,引江济淮工程连接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对区域发展可以形成航运与经济的双重驱动。 这一重大工程的背后,离不开土地等自然资源要素的坚实支撑与保障。“项目规模大、建设难度复杂,用地组卷报批一度成为推进难点。”陈峰说。 为此,安徽工作组组长带领蹲点服务组和部用途管制司、耕地保护监督司有关同志,第一时间赶赴工程现场,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调整用地报批事宜:一方面理清调整用地基本情况及关键环节,另一方面严格论证必要性。返回后,蹲点服务组又马不停蹄与安徽省厅、引江济淮集团详细对接,围绕“尽快组卷报批”目标,明确提出四方面21项任务,形成了解决问题的路线图、时间表,相关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 在引江济淮重大项目取得突破进展的同时,长三角区域另一“两重工程”——合肥新桥机场扩建也按下“加速键”。 2023年6月,总投资92.1亿元的合肥新桥机场飞行区及工作区扩建工程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作为实现长三角区域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此次改扩建完成后,将促进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汇集,为安徽乃至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 但项目业主和地方在用地报批的政策细节把握上遇到了一些难题。蹲点服务组了解情况后,当即组织省、市、区三级自然资源部门直奔项目现场。现场会商中,能当场解答的,当场予以明确;需要咨询相关司局的,当天沟通、次日便反馈地方。 更令人振奋的是,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部优化政务大厅运转模式和审批流程,实行“一站式”审批,接件即审、部级权限事项即审即批,大幅提升审批效率。这意味着,合肥新桥机场扩建用地报件提交后,办理周期将大大缩短。 “有了自然资源力量的注入,原本计划明年上半年才能获批的用地保障,如今有望在今年提前落地,可拉动近50亿元的投资。”机场飞行区建设指挥部主任张克东信心满满地说。 打通矿产开发政策通道 从“资源账”到“综合账” 皖南多山,矿产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目前,已探明矿种达40余种,其中不乏支撑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关键矿种,是区域乃至全国矿产资源保障的重要基石。 然而,当地战略性矿种多集中于小型矿山,且受资源分布分散、矿区范围与Ⅱ级保护林地重叠等问题制约,开发进程面临政策瓶颈——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35号令,各类建设项目不得使用Ⅰ级保护林地;只有大中型矿山可以使用Ⅱ级及其以下保护林地。 “经前期梳理,仅此类受限于林地政策的小型矿山便有64个,还涉及一些重要战略性矿种,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需要与现实政策约束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安徽厅矿业权管理处的何远告诉记者。 为破解这一矛盾、释放战略性矿产产能,自然资源部矿业权管理司、国家林草局资源司第一时间赴实地调研,蹲点服务组全程跟踪协调,及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政策意见。目前,已获得部、局明确支持,相关落地工作正抓紧推进,为皖南战略性矿产开发打通了政策通道。 “据不完全统计,这64个矿山涉及剩余资源量4136万吨,经济拉动效益可观。”何远兴奋地说。此次政策完善的意义远超单一区域的资源开发——它不仅能直接推动皖南战略性矿产增储上产,更对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激活地方经济发展动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除了与林地重叠,矿权与湿地重叠也让安徽一些市县十分头疼。 位于亳州市蒙城县许疃镇的许疃煤矿,是亳州第一座煤矿,有着20多年开发史。该煤矿不仅关系着蒙城的用电,还是县里的纳税大户、用工大户,提供了近3000个就业岗位。 然而,在长期采煤过程中,当地形成了一片由塌陷区衍生而来的新生湿地,常年及季节性积水面积近500公顷。由此,形成了矿权与湿地的重叠,煤矿开发面临停顿风险。 面对难题,蹲点服务组实事求是,统筹算好经济账、民生账和生态账,抓住“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和“人民群众更受益”两个根本,帮助呼吁完善相关政策,更好统筹发展与保护。 目前,许疃煤矿的矿权范围与湿地保护范围重叠问题有了初步解决路径。 瞄准新问题探寻新思路 从“摸情况”到“明方向” 步入新时代,我国“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经济迅猛发展,也对规划用地管理等提出了新要求。 9月4日~5日,关于新产业新业态规划土地政策需求的座谈会在安徽厅召开。会上,各地市局、省直相关部门和企业、行业协会代表各抒己见,场面十分热烈。 这是蹲点服务组落实自然资源部党组要求、在安徽开展的一项深度调研。座谈会召开之前,安徽厅面向16个地市进行了书面调研,蹲点服务组联合安徽厅赴马鞍山、芜湖、合肥3个城市开展了实地调研。 当前,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正加速转化为安徽新兴产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此次调研并非简单的情况摸排,我们希望通过调研,总结归纳出新产业新业态项目用地的新特征,找准完善政策的关键环节,推动我们的政策更加适配实践的需求。”蹲点服务组表示。目前,一份题为《健全完善适配空间复合利用的规划土地政策体系》的调研报告已经上报自然资源部。 在蹲点服务组工作的带动下,安徽省自然资源系统也掀起“奔着问题去,求解新思路”的热潮。 为实现部、省、市、县四级自然资源部门联动,安徽厅于7月15日印发《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巩固学习教育成果赋能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一场以“巩固学习教育成果、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专项行动迅速铺开,帮助各地解决重大项目落地、政策完善等问题,持续提升自然资源部门服务保障效率。截至目前,各地上报第一批问题事项共419个,其中需省级及以上研究解决的问题事项221个,市县级解决的问题198个。 对于提交的问题清单,安徽厅按照事权划分原则,由省、市、县分级办理,厅里成立工作专班及工作组,定期调度问题解决进展。“堵点在哪、难点怎么破,我们借鉴部里的做法,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通过部、省、市、县四级联动,上下协同、合力攻坚解难题、办实事。”安徽厅综合处处长倪明芳表示。 为将这一做法转化为长效机制,安徽厅还搭建了市县反映问题的数字化平台,目前已上线试运行。 “接下来,我们将多学习交流、多深入调研、多部门研讨,切实探索解决一批新问题,创新总结一批新模式。”倪明芳说。 难题在攻克,制度在完善,机制在健全……蹲点服务的成效一点点显现,蹲点服务组4人临时党支部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在繁忙的业务工作之余,蹲点服务组党支部还与肥东县长临河镇农村党支部开展共建,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为罗洪社区群众活动室送去两台空调。“以后村民们在活动室里学习、搞活动,环境更舒适啦!”罗洪社区干部李静娴高兴地说。 正如汪谦慎所称赞的那样:“他们不仅能力过硬,而且作风优良。” 事实上,经济大省的“急难愁盼”,也时刻牵动着千里之外的部领导、各司局工作人员的心。部领导包片负责、现场指导、定期研究,逐省份解决蹲点中的“疑难杂症”;各司局服务全面提速,政策及时跟进…… 风正劲、帆高悬。部、省、市、县四级自然资源部门联动助力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生动画卷,正在八皖大地持续铺展。 (来源:自然资源部网站)
|